内容来源:整理汇编自演讲大会。
轮值主编| 智勇责编 |编辑部
(资料图)
第7165篇深度好文:8303字 | 15分钟阅读
年度演讲
笔记君说:
今年,有很多的年度演讲,但每个人讲的篇幅大多比较长,很难坚持看完。
为此,我们总结梳理出罗振宇、吴晓波、柯洲、刘润年度演讲中18个精彩的观点,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。
一、罗振宇的3个故事:
让自己修炼成"易受启发体质"
原文传送:
1.面对困难,我们可以有三种态度
2022年11月底,当罗振宇去到深圳的时候,全国还在大面积封控。
有一天看场地,罗振宇站在体育馆里,突然觉得,坏了。他完全没法想象:今年还能做那种大集会、大舞台、大屏幕式的演讲。
正当一筹莫展的时候,罗振宇走出原定的龙华文体中心,一扭头,看见了深圳书城。
罗老师灵光一闪,一个新想法就冒出来了:今年能不能干脆不用大舞台?也不搞大集会?就在这个书城里,边走边讲。
在罗老师看来,宁可被困难击败,也不要被困难定义。
所以,如果你此时觉得被什么东西困住了,感到此题无解,那也许不必强攻。从这个困难里走出来,别被这个困难定义,到别处看看,带上自己的老问题,找找新的可能性。
2.改行,不是承受损失,而是拓展生命丰富性的机会
《第一财经》杂志的总编辑赵嘉老师告诉罗振宇老师:有一位南京大学天文系的学者胡波,在学校待了14年,从本科读到博士毕业,马上要评副教授了,结果突然决定改行去搞装修了。
那这个改行,是不是浪费有点大?而且大学老师干装修,那得从头开始吧?
胡波却讲,自己这怎么能叫改行呢?在过去14年受到的天文学教育,培养的方法论,拿来搞装修,一点都没浪费。
或许,在天文学这个庞大的系统里,胡波老师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基层研究人员。但他的思维方法和个人特长,如果平移到做装修上,那就是降维打击。
他有搞研究的能力。两种建筑材料能不能混合,过去的装修师傅是靠经验判断的。但胡波会去刨根问底,弄清楚其中的原理,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,就知道怎么处理。
他有统筹全流程的能力。别人搞装修,设计、采购、施工三个环节是分开的,出了问题经常要扯皮。胡波把三个环节都打通,工艺流程高度精确化,还会和客户实时沟通进度。这种全过程负责,普通的设计师做不到。
故事讲到这里,罗振宇老师就受到一个巨大的启发:重要的不是身份,而是内核。
过去我们是怎样衡量一个人的社会价值的?首先是根据他的社会身份,更准确地说就是一个人的职业。
每个职业,又有自己固定的上升通道。讲师上面是副教授,副教授上面是正教授,人人都处在通天之梯上的某一级,外界根据他的位置对他做判断。
听完胡波的故事,你会发现很难用外在的身份标签定义他。他是谁?他是一个有想象力,有研究能力,擅长统筹规划,热爱生活的年轻人,这才是他独特的"内核"。
我是谁?我不是那些标签。
正如科幻作家菲利普·迪克说的:"我不是很多,但我是自己的全部"。
是"我"的那些突出的特质和偏好,是"我"的那些独一无二的经历,是"我"穿越时光走到今天带在身上的所有东西,构成了现在的"我"。
也许在世俗的眼光里,它还不够好,但它足够独特,但这才是"我"的"内核"。
所以,当你从事的职业、所处的行业、身在的企业在2022年遭遇了困难,不妨回过头去,看看自己、问问自己:我的内核是什么?干什么能给我带来成就感?凭借我的内核,我还可以在哪里重新开始?
3.看得见多远的过去,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
十年前,罗老师开始做罗辑思维,做"罗胖60秒",外界很多人,给他打的标签是,网红。
对罗老师来说:往回看,网红没有传统,方生方死。一旦接受自己是一个网红,那结局在第一天就已经注定:昙花一现,转瞬即逝。
那接着找传统,罗老师是在做媒体人吗?做媒体,有100多年的传统。唯一的困扰是,他得每天创新"作妖",才能保住流量不下滑。罗老师觉得,这对他一个自知天赋不高的人来说,太难了。
接着再找。"得到"有很多人来学习,很多人喊他罗老师,那做一名老师?这个传统就长了,在咱们中国,至少有2500年的历史。
直到最后,他突然扭头发现,在学校这个大传统里,还有一个小传统,就是当"召集人"。他可以没有自己的专业课,就负责划拉老师,划拉资源,定义课程,管理学生体验。这不就是自己在"得到"最应该扮演的角色吗?
往回找,历史上也有很多这样的人,比如蔡元培。蔡元培当然也是大学问家,但和他的学术造诣相比,他更重要的业绩,是为北大请教授,请了各种各样的教授。
你看,不管你做的事多新,回头看看,带着自己的问题,找到最适合你的传统。
比如你是一个网络主播,你会有很多传统可以对接,可以是天桥杂耍的艺人,可以是电视节目主持人,也可以是三尺讲台上的老师,还可以是一名柜台前的推销员。
每一个传统的认领、选择,都意味着你做事的方法、做事的重点和做事的边界,不一样。而创新就在其中。
二、吴晓波的5个观点:
天如果总是不亮,那就摸黑生存
原文传送:
1.天如果总是不亮,那就摸黑生存,一旦看到了曙光,那就立刻起飞
北京大学国发院的周其仁教授,今年6月份到广东佛山去做企业调研。
去一个工厂里,见到整个工厂空空荡荡,只有一个老板在。周教授就问他,你为什么不回家?老板说等订单。他给工人每人每天发30块钱,让他们待在家里,等订单下来了,就发个短信让工人马上来上班。
一个人孤独地在生产线边上等待订单,是千千万万中国企业家的2022年。
还有一个短视频,一个00后的小姑娘,在直播间里卖锅,哭着卖,不停卖。"锅不会累的。"她说。
对于勇敢者来说,我们可以卑微如小丑,我们可以一个人孤独地站在生产线边,我们可以吃着房间里简陋的中餐或者晚餐,我们可以在直播间里哭着卖锅,但是我们不可扭曲如懦夫。
2.在萧条中发现下一支"口红"
经济学里有一个名词叫"口红效应",经济越差,口红卖得越好,为什么?
因为经济很差,消费能力普遍下降,但还是有消费欲望,大家就会购买口红一类比较廉价的消费品安慰和取悦自己。
所以在下行的、萧条的经济环境中,仍然有一些"口红产品",将会成创新的机会点。
在一片萧条的2022年,中国市场的露营桌椅、露营车和天幕的销售增长了200%,香薰条销售增加了133.3%,空气炸锅增长了161%,游戏电视增长了210%,超薄平嵌冰箱增长了117%,陆地冲浪板3000%,路亚垂钓220%,划船机100%。
经济很难,产业很差,口袋里没有钱,但是仍然有这样的"口红产品"保持了百分之几十、几百甚至上千的增长,甚至在一个产品的背后还有很多周边产品。
3.换一个姿势奔跑
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零售连锁企业,进入中国很早,在1996年。在以前沃尔玛广场店开的数量很多,而山姆店却进展很慢。
但就在过去3年里,沃尔玛广场店平均每年关店20家,山姆店却每年增加5—7家。
为什么同一家美国公司的两个产品,在过去3年里会有如此不同的命运?因为广场店没有变,而山姆店换了一个姿势奔跑。
在美国和欧洲所有的山姆店,都是开在城郊接合部,但在过去3年里,很多中国的山姆店都开在市中心,然后山姆店用了全球先进的供应链,迎合了今天中国新中产对美好商品的购买能力。
更关键的是,它运用了中国的同城快递物流系统。这个系统只有中国有,美国没有、欧洲没有、日本没有,所以山姆店在过去3年里,因为换了一个姿势奔跑,实现了逆袭的增长。
2015年以后,很多在存量市场获得了很大成功的中国新国货企业,都面临一个新的挑战,叫"换一个姿势奔跑"。
奶粉企业是这么奔跑的。第一增长曲线是婴幼儿奶粉,第二增长曲线就是成人配方奶粉。2022年,中国的成人奶粉品类在电商平台搜索上涨了319%。
所以,这些企业发现了新的诉求、新的客户,就如彼得·德鲁克所说:"企业唯一的使命是创造客户,用‘由外而内’的视角审视我们的事业。"
4.去下沉市场,感受上升热浪
中国有很多神奇的县。生产了全国40%的小提琴的河南确山县,生产了全国35%的汉服的山东曹县等等。县域经济总量占到全国的40%。
在今年吴晓波调研的10万人群中,当问一二线城市生活的人们,未来你要去哪里生活?
数据令人吃惊,今天中国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新中产人群,5个人里有1个人说计划未来定居到二三线及以下城市。
当问生活在一线、新一线、二线、三线、四线、五线的人群,未来你们的消费会增长吗?
一线城市的新中产回答"未来消费预期增长"的只占25.9%,而五线城市新中产的这一数据为45.8%,超出一倍左右。
这两年新国货消费很猛烈,三四线城市的新国货消费增速为45.79%,比一二线城市的22.43%足足高了一倍。
这是吴晓波在2022年发现的新景象,而他认为这个趋势将贯穿未来的一个经济周期。
人们将从一二线城市下沉到三四线以下,因为那里的居住、生活成本比较低,所以人们对未来的消费增长有更高的预期。同时,对新国货有更多的购买热情和消费能力。
所以,在2023年,要赶快把你在都市所形成的能力,迅速赋能到三四五线城市,去下沉市场感受正在蓬勃向上的热浪。
5.M型社会悄然来袭
2006年,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出版了一本名为《M型社会》的书。
就是说,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各居两端,并且贫富差距不断拉大,而位于中间的中产阶层向下塌陷,如同M型一般。
2022年,M型社会正在中国社会发生。
未来几年,如果职务性收入停滞,则意味着财产性收入的增加与否,决定了我们能否继续跻身新中产或高收入人群。
然而,与日本、美国相比,中国高净值家庭的财产性收入非常畸形。中国高净值家庭出现了房屋资产占比过高,保险类资产、股票、基金等权益资产配置过低的情况。
因此,优化资产结构是2023年高净值家庭的第一任务。具体就是——打理人生的三笔钱。
第一笔钱,人生保障的钱,就是基金、养老FOF这类。
第二笔钱,投资增值的钱。在M型社会到来之后,重新学习家庭理财新技巧和新的可能性,对资产结构、房产、保险和基金股票重新进行结构性配置。
第三笔叫灵活取用的钱,指根据投资周期可以日常取用的。
2023年以后,可能是新一轮的财富保卫战时期。
三、柯洲的5个观点:
所有的小事,做到最后都成了大事
原文传送:
1.底线思维:守住安全边界,才能保住根基
"成长底线"是企业或者业务发展的生命线,这条线上的业务不一定能给企业创造高额的利润,或者带来巨额的销售收入,但是至少有一项极其重要的作用,那就是保护企业的基础业务,为企业向其他业务扩张提供基础的养分。
成长底线的核心在于守。很多企业、很多人的贪婪,反而让自己没有这条底线,结果在遭遇到外部巨大的变化时,可能就销声匿迹了。
对企业经营而言,现金流是企业经营的"空气",净利润是企业经营的"血液"。
什么是现金流呢?就是一个企业能产生多大资金流量,哪怕你有1亿的业务,只要钱收不回来,现金流量表就不变,资金就紧张。
利润就像"血液",如果质量不高,还有替代和代谢的机会,还有时间来校正它,但是现金流不行。
所以,企业要考虑在最坏的条件下,留下充足的安全资金。
2.善良思维:不要把消费者视为猎物
贝佐斯的爷爷曾经对贝佐斯说:"善良比聪明更难"。
今天的商业,也在呼唤善良思维。很多人都不理解,为什么要在商业上追求善良?
毕竟,过去几十年,聪明人才能赚到钱。我们以前一谈到做生意,大家总想着搞大事情,快速融资、烧钱抢占市场份额。这是过往常见的创业者共识。
聪明,让我们向外追求,但是过分的外求,可能让我们搞错了一些事情的本质。
什么是善良?
当你真心关心到你的客户,帮助他们,而不是想着从他们身上多捞一笔钱时,你就理解了"善良"。
举个例子:美国华盛顿有一家餐厅。这个餐厅连续很多年被称为华盛顿最值得去的餐厅。为什么?因为餐厅老板有个理念:顾客进去餐厅的时候,服务员会观察到他的表情,并把他的心情定义一个数值,比如 5 分,满分是 10 分。所有的服务人员保证一件事——顾客离开时的心情指数达到 8 分。
作为商业世界的一份子,我们要思考,在业务开展或者合作时,我们有没有真正"利他"?
只有真正"利他",企业才有号召力。请每个企业和每个企业之人,都有一份善良思维。
3.能量,比能力更高级
能力是什么,我们给它一个严谨的定义: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,能力影响效率。比如:写作能力,演讲能力。
那能量又是什么?能量,在这里自然不是物理学上的意思,它更多的是说一个人对其他人的影响,一般是正向影响。
今年火出圈的董宇辉老师举个例子。
双语带货他是头一个,大家进了直播间,掏钱为自己学到的知识付费,这是能量扩大了能力。他的话里有坚韧、坦荡、不卑不亢,收获了无数人的喜爱,大家心甘情愿为自己的感动买单,为自己的情绪付钱。
这是能量超过了能力。
4.宁可十年不将军,不可一日不拱卒
"宁可十年不将军,不可一日不拱卒"这句话的意思:我宁愿十年做不成将军,也要每天坚持努力做事情。
以十点读书创始人林少为例。
林少从小喜欢读书,享受文字带给他的力量。大学期间,林少学的机械专业,毕业后做了一份飞机维修的工作,一做就是8年。但这份工作他其实没有那么喜欢。
2009年,他开始在每晚工作结束后,在网上搬运新闻资讯,再用邮箱分享给用户。他坚持做了一年,仅仅新增了800个用户,平均下来每天新增2人。
2010年,他开始在微博上分享读书内容,这一做又是将近3年,直到2012年他转到了微信。
在微博这几年,他和团队3个人,终于做出了一点成绩,其中一年新增了30万粉丝。
2012年,林少来到了微信,每天孜孜不倦地给用户提供内容,跟着微信公众号一起成长。之前练就的内容运营能力,让他很快在公众号这个阵地杀出重围。
2022年,"十点读书"已经成了一个上亿用户聚集的社区了。
林少从每天给用户发邮件分享资讯,到微博平台分享读书内容,这些都是日拱一卒的小事,这些小事持续不断的做,才有了后来在微信平台上大显身手。
你看,还是那句话,所有的小事,做到最后都成了大事。
5.人怕出丑,一直是狗;一旦出丑,精神抖擞
一说到出丑,我们脑海中就浮现了一个画面。一个人做出了不文雅、不合理的举动,使得大家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。说到出丑,大家也往往带着嘲讽或者怜悯的情绪,这些都导致害怕出丑,时刻绷紧精神,坚决做到不出丑。
这当然没错,对于真正的出丑,我们要避免,不想被别人看笑话。但同时还存在一种情况,很多人把这种出丑看得很严重,也对它避如蛇蝎。
什么样的出丑?
犯错。比如回答错了、理解错了,做事做错了。
但,人没有不犯错的,只要不是触及底线的错误,所有的犯错都可以看做是被排除的选项。
除了这种出丑,还有哪种?
我们简单回顾一下罗永浩和他的"真还传"。
罗永浩在2012年创办锤子科技,从一个英语老师转行到科技行业,甚至声称:"把锤子做好,将来收购不可避免走向衰落的苹果并复兴它,是我余生义不容辞的责任。"
这种话一般人不敢说,一旦无法实现就是出丑。我相信很多人是抱着好奇、嘲讽、看好戏的心态来等待锤子科技后续的发展。后续怎么样呢?
最终欠债6个亿。
很多人等着看罗永浩的笑话,但是他坦坦荡荡的回应:"创业维艰,过程难免窘迫狼狈......何况最后实在不行,我还可以‘卖艺’还债,请大家放心。"
他说这话的时候,又有多少人等他被打脸,看他当众出丑呢?一定很多。
他没管,接着开辟了新战场,做起了电子烟,然而天公不作美,一份电子烟禁令为他的创业画下了句号。再后来就是带货主播的身份了。
最后罗永浩凭借自己的闯劲,硬生生把6亿还完了。他没能完成"收购苹果"的目标,可他完成了另一个同样让人不可置信的"真还6亿"的目标,大家震惊。
所以,当我们每次犹豫要不要说一些话,做一些事的时候,或者做错了一些事情之后,都可以拿它来激励自己——人怕出丑,一直是狗;一旦出丑,精神抖擞。
四、刘润的5个观点:
化解意外,穿越周期,锁死趋势,拥抱规划
原文传送:
1.没有概率的事,才是不确定性
什么是真正的不确定性?
明天,你要参加一个重要活动。一查天气预报,降水概率是30%,请问你会不会带伞出门?
有些同学,可能会带。这个活动很重要,主要客户都会参加,妆容不能花。有些同学,可能不带。我把双肩包顶头上,跑两步不就过去了吗?不是大事。
但是,如果明天,你是要从上海飞去北京。一查航空预报,飞机掉下来的概率是30%。请问,你会不会坐飞机去北京?你是在开玩笑吗?当然不会,这不是赌命吗?
你看,明天的降水概率,明天的飞机失事概率,是一样的,都是30%,但你的决策却不一样。为什么?因为概率相同,但代价不同。
这种用概率乘以代价,来判断能不能做的决策,被称为风险决策。
风险,不是真正的不确定性。因为风险,在数学意义上终究是可计算的。能算到的,都不是什么大事。因为可计算,就可评估利弊得失。
那么,什么才是真正的不确定性呢?
真正的不确定性,是那些连概率都无法计算的事情。
2.最不确定的,是意外;比意外确定的,是周期
我们都知道两点之间,直线距离最短。但是,前进的道路,哪有直线。这一个个的波折,就是意外。
所有人都在一个重要的项目里,加班加点赶工期。突然,一个关键同事离职。项目被迫延期。这就是意外。
意外,总在发生。但意外,也终会回归。意外带来的震荡,时大时小,时快时慢。但最终的最终,都会回归到中间这条主线上。
这条主线,就是"意料之外,情理之中"的确定性。只是,这条主线,并不总是一条直线。
最不确定的,是意外。比意外确定的,是周期。
周期也是一种震荡。周期带来的震荡,最终也会回归到一条主线上。
周期的回归线,是斜直向上的,不可逆转的。周期的回归线,叫做:趋势。
周期,比意外要确定;趋势,又比周期更确定。
规划,就像是河床一样,让浩浩荡荡的趋势之河,为人所用,而不是与人为敌。
如何扒开2022的不确定性,找到2023的确定性?就是要从意外里,看到周期;从周期里,看懂趋势;从趋势里,看清规划。然后,让我们一起化解意外,穿越周期,锁死趋势,拥抱规划。
3.在库存周期,帮人"去库存"
什么叫库存周期?
"猪周期",是一个典型的库存周期。
当猪肉供大于求时,库存就会增加,甚至导致滞销;当猪肉供小于求时,库存就会减少,甚至导致缺货。供需的此消彼长,导致了库存的此起彼伏。
最早发现这种周期现象的,是一位英国商人,统计学家,叫:约瑟夫·基钦。因此,库存周期,也被称为"基钦周期"。
有时候,你的东西卖不出去,不是因为你的销售不努力。而只是因为遭遇了库存周期的低谷。在这个低谷里,供给大于需求。
当你遭遇了这个周期的低谷,怎么办?应该顺应周期,帮人"去库存"。
4.在投资周期,帮人省钱
当经济形势非常好的时候,所有人都对未来充满了信心。这时候,人们拼命购入资产,债券、股票、房地产。
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赚到了钱。而且,大家都乐观地相信,这些资产的价格只会越来越贵,看不到泡沫的存在。
终于有一天,泡沫破裂,资产价格开始下跌。这就是著名的"明斯基时刻"。
价格下跌,导致恐慌抛售;恐慌抛售,进一步导致价格下跌。于是,人们越来越"悲观"。然后继续抛售。然后继续下跌。最终崩盘。
这就是投资周期。投资周期,是由情绪的乐悲交替,导致的投资的涨跌轮回。没有泡沫,就没有破灭。没有繁荣,就没有萧条。
朱格拉说:萧条的唯一原因,就是繁荣。
著名经济学家欧文·费雪,加了几个字。他说:萧条的唯一原因,是建立在"债务"之上的繁荣。
投资周期,必然有起有落。
当"悲观"情绪主导市场,投资周期进入低谷时,我们该怎么办?应该顺应周期,帮人省钱。
5.在技术周期,提升效率
真正推动世界发展的,是技术。
每一次革命性的技术出现,都会带来爆发式的经济增长。当这项技术被充分使用,增长就开始逐渐放缓。直到,下一次革命性的技术出现。
这些革命性的技术中,最知名的,就是:三次工业革命。每一次革命,都是左脚生产效率,右脚交易效率,永不停止。
① 第一次工业革命,又被称为"蒸汽时代"。
我们知道,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事件,是瓦特改良蒸汽机。蒸汽机用的能源是煤炭。而蒸汽机的本质,是驾驭煤炭"这匹烈马"的马鞍。
因为能够驾驭煤炭,这种远超人力的能源,人类的"生产效率"大大提高。
左脚的生产效率提升之后,接下来就是右脚,交易效率的提升了。
蒸汽机推动了铁路和印刷术的发展,铁路提升了物理世界的连接效率;印刷术提升了信息世界的连接效率。
因为铁路和印刷术,远方变近了。右脚往前迈了一大步。
② 第二次工业革命:电气时代。
在这个时代,人们学会了驾驭另外一个更加"野蛮"的能源:石油。
一种在当时看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——石油,被一种叫"内燃机"的技术驾驭了,在各行各业,像巨人一样,做着人类永远做不到的事情。因为石油,全球的"生产效率"全面提高。
然后,套着内燃机的石油把飞机送上了天,把汽车推向了四面八方。全球的"交易效率",闪电似地快速提升。
③ 第三次工业革命:信息时代。
"算力"这种能源,被开采出来。那么驾驭算力的是什么呢?是软件。是微软的办公系统,Oracle的数据库系统,金蝶的财务系统,等等等等。
有了被软件驾驭的算力,工厂生产更快了。超市结账更快了。银行算账更快了。一切行业的"生产效率",都在以无法想象的速度提高。
右脚当然是互联网,是移动互联网,是万物互联。
以前的国际长途特别贵,现在和国外的朋友、客户、或者合作伙伴沟通,随时随地拿起手机,立即视频,完全免费。
左脚生产效率,右脚交易效率,技术周期带来的进步,一直往前,永不停止。
*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笔记侠立场。
为在疫情之后能帮助更多人,笔记侠首次推出了年度社群会员,首发特惠999元/年。
现在下单,专享会员6大权益。全年社群陪伴,抱团取暖,做笔记侠第一批会员朋友,扫码报名:
分享、点赞、在看,3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