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 位置: 首页 >> 教育 > 内容

全球观焦点:为什么今晚一定要听韦青讲课?这是 10 个理由

2022-11-11 16:43:17来源:混沌大学

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,也是一个充满焦虑的时代。害怕因跟不上时代而被淘汰的声音比比皆是。


【资料图】

我们如何自处?

他说," 在变化无常的时代,理想的学习方法是‘师其意,不师其辞’。"

他说," 当时代剧变,明白人还没出现时,一个表现形式就是各执己见。有一种方法,转变你的思想,接受我们都是盲人。"

韦青老师,微软中国 CTO、工程师,他不是第一次来混沌讲课了,混沌同学们喊他 " 韦神 ",因为他总是能一语中的," 简单地说出深奥的知识 "。

今晚 20:00,韦青老师做客混沌直播间!带来分享《旧经验失效,如何找回人生主动权》。为你揭示:

如何应对 " 变革 " 焦虑?

旧经验失效,如何找回人生主动权?

如何在繁杂信息社会保持清醒?

11 月 5 日至 11 月 12 日,混沌开启了为期 8 天的美好作品大展周,8 场直播,共同探讨什么是 " 美好作品 "。郝景芳、毛利华、青山周平、韦青、管清友,5 位重量级嘉宾;刘子正、唐炜,2 位混沌同学做客直播间。

点击海报,锁定直播!

此前,韦青老师在混沌分享了两堂课,广受混沌同学好评。混沌君为大家整理出韦青老师的 10 条精彩观点,以饕读者:

授课老师 | 韦青 微软中国 CTO、工程师

编辑 | 混沌商业研究团队

支持 | 混沌前沿课

" 师其意,不师其辞 "

这个时代的常态是不断变化的,我们对变化如果不能有本质认知,会很麻烦。在这个前提下,好多人说我要发展,我要壮大,股票只能涨,工资只能加,其实是没有道理的。就像特斯拉说,世界的本源就是震动。一定有上有下,月有阴晴圆亏,此事古难全。

在变化无常的时代,理想的学习方法是 " 师其意,不师其辞 ",这是韩愈在一篇文章里讲的。很多成功的、有名的、在高位的人都会向他学习,韩愈也不是不教,但他说一定要强调师其意不师其辞。你要知道他的意蕴,他的逻辑、他的判断、他的前提在哪里,至于他到底是怎么写的,怎么做的,只可以借鉴,不可以照抄,因为每个人都有自身发展的特色道路,这是重中之重。

盲人摸象

当时代剧变,明白人还没出现时,一个表现形式就是各执己见。谁都说服不了谁,而且谁都有非常充分和完备的理由不被说服。

有一种方法,转变你的思想,接受我们都是盲人。但凡你认为你不是盲人,你就会有己见、有成见,你就会看不起跟你想法不一样的人,你就会觉得我耳朵比你尾巴牛。首先承认自己是盲人,但没关系,会去探索、去摸索,然后再去利用。你摸到大象的耳朵之后,你可以利用这个耳朵,用这点知识去做点事情,不要因为没探索完全就不去利用,也不要因为利用了,就认为探索到头了,这是不矛盾的。

小马过河

如果只是盲人摸象,容易陷入一种虚无主义,认为反正我是摸象了,随便凑合就完了。不是的,你必须要实证。

实证的时候,要知道小马过河这个故事,无论是老牛还是小兔子,都跟你是不相关的。无论别人在河里淹死了,还是走过去了,都只能做借鉴,因为小马必须要亲自过河。

这两个故事都是东方的智慧。东方的智慧和西方的思想管理体制结合,恰恰是这个时代应对复杂性挑战的一种比较有效的集合。它是一种文明的融合,挑出最优秀的素质重新融合,这也暗合了复杂系统论的观点。

复杂系统论有两个词,融合(Convergent)和涌现(Emergent)。融合之后涌现出来的是新生的事物。在这个复杂性时代,大家要把眼界放开,把古今中外的方法集中在一起,开创适应这个时代的全新文明,这或许是复杂性时代给我们的一种挑战。

非洲土著脑

人是不爱听不同意见的,而且愿意主动去迎合大众意见。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考虑,复杂系统会让人的想法不断地共鸣、接近。

称之为信息茧房也好,确认偏差也好。人的思维逻辑就倾向于听相同意见,慢慢听着就会不断地去印证,慢慢大家就已经没有审辨思维、批判精神了,这是咱们本性大脑的特征造成的。知道才有可能改变。

假设你是一个非洲土著,走在非洲大草原上面,听到一声虎啸,你的最佳动作是什么?赶紧跑,那时候想都来不及了,这个系统叫非洲土著脑。我们必须要用第一系统迅速反应,因为那能够增加我们的生存率。

埃隆 · 马斯克在推特里面曾经专门强调,思维偏差的问题是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应该学习的,这是蛮令人警醒的。因为它是我们的原始脑所自带的,不能说改变,而是要自知之后有意识地去选择。

信息是一个被低估的对象

我认为信息是一种被好多人低估了的力量。掌握信息者具备一种居高临下,降维式的打击能力。

在生物学、物理学、通讯学、政治学、数学这么多维度里,其实信息是没有一个标准定义的。

要理解信息是怎么被使用的。有一个最基本的模型,它有关生成、传播、消费和反馈。这里面每一个环节都会出现极大的隐忧,有错误的、有虚假的,有真的、有实的,有完全生造出来的,而且在传输过程中还会有信噪比,有噪音。就算你有信息,也会被传播成有噪音的信息,更不要说是重新造的信息了。

所谓文艺复兴,到后来的法国大革命、科学革命、工业革命都是因为信息的流通造成的。这些我们如果不去理解,会极大低估这一轮的信息革命对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。

当我们重视数字化转型、科技创新,信息、人工智能,千万不要忘记,重视的目的不只是上市、赚钱,它是一种生存的压力。

元宇宙的建模方法论

我们如何知道,怎么知道,如何能够知道我们知道了,这听起来像绕口令。但好多科学家、工程师都是在如何能够知道,即真正的知上面下了很大功夫。

我们经常专注于方法论(Methodology),但在方法论之前还应该有本体论(Ontology),即你如何看待、理解这个世界。

为什么这些知识也是我们需要去理解的呢?元宇宙中很重要的一个支撑技术叫数字孪生(Digital Twins),它的建模方式本身方法论就是本体论。宇宙四方为宇,前后为宙,已经是完全的世界观了,怎么把我们所认识的这个物理世界映射到赛博空间?它最大的拦路虎不是技术,而是你怎么看待这个世界。

如果我们没有理解这个世界,就没法去精确地、准确地、有效地描述这个世界,没法让机器理解我们的描述,那么数字孪生、一切可被计算、元宇宙这些概念就根本不存在了。很多人不能理解机器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,不能理解就会把它神化或者妖魔化,而不是把机器认同为自己的一个朋友和助手,是共生共荣的。

" 尾巴不会因为被叫做腿就成为腿 "

为什么埃隆 · 马斯克他们经常说第一性原理呢?在这种剧变时代,不是往上追概念,是要往回找它的本源,这样能让我们的学习更高效,也不用造那么多新词儿。

过去这二三十年,大家学的新概念、新词儿,有几个还在用的?林肯问,如果把狗的尾巴称作腿,狗有几条腿。有人说,五条腿?林肯说,不,还是四条腿,尾巴不会因为被叫做腿就成为腿。

本质决定概念。

一百多年前金岳霖他们那代人把国外的逻辑学传到国内,将 Meta Physics 翻译成形而上学。Meta Physics 作为形而上学的理解,对我们来讲,共鸣程度和理解程度,跟翻译成元物理,差别在哪里?这就是前辈们对于能指和所指极度讲究的地方。

我们现在把 Meta Verse 简单翻译成元宇宙,造成了那么多人的混淆。当然暂时硬要叫元宇宙没问题,但千万不要忘记,这可能不是它所代表的愿景,因为那愿景太远了。但是在这过程中,它能够帮助人类,帮助我们的家庭生活、学习、工作,有好多事可以做,不必只想着一步登天,或者上市、投资、赚钱、拿股票、财务自由。说到底,是为了让人类社会幸福一点,少些战争、疾病,大家能够少工作一些,而不是多工作一些,能够看看自己喜欢看的书,去喜欢的地方旅游。这些是现在人工智能、区块链、元宇宙、Web3.0 应该干的事,而不是它们所描述的非常遥远的愿景,这个是本质性的不同。

不要找借口

疫情第一年,萨提亚 · 纳德拉在微软内部大会上讲," 不要找借口 "。现在大家对这句话体会越来越深。三年前,使用远程办公方式,大家有无数理由拒绝你。他们会告诉你不安全、不方便、不会用……结果怎么样?现在不是乖乖全用了吗?

未来这样的现象会层出不穷。" 人工智能之父 " 图灵早就说过,人类的视野是很短浅的,我们看不到远方。过去几年我们以为转型很难,现在才发现原来是生存压力不够大,压力大了之后跑得比谁都快。

既然有了这样的体会,当我们再遇到新生事物的时候,就不要先一棒子打死,当然也没必要一下子完全拥抱,而是要抱着开放的心态去尝试。

疫情后我们面临无常态,回到过去的状态是不可能的。所以大家才越来越多提到韧性(Resilience)和毅力(Perseverance)。这些词汇现在真的成了这个时代的必需品。

Re 在英文词中的特点是永远都有反馈:响应(Response),复苏(Recovery),重塑(Reimagine),韧性(Resilience),全都以 Re 开头。所以 Re 的真正要义,是它的学习含义,是反馈后纠偏。在无常态中,获得韧性的一个重要保证,就是学习。

不经涅槃,不知深浅

我跟很多朋友和企业管理者建议,要向失败者学。向曾经失败了,跌倒了又爬起来的人来学。

我们在学习中慢慢总结出来,向所谓成功人士去学,学那些没有经过涅槃重生的企业的方法,要小心。别人的成功肯定有他的特点,但不要觉得某一种办法好就去用,这在概率论里有太多幸存者偏差的因素。

没经历过失败的人,他的成功还没有被验证能够经历起伏,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周期。

微软过去几十年就是标准地按照这种方式来实现转型的。我不能够保证它做的一定都是对的,真正的行动没有对错,只要看效果是否符合预期。微软有一条管理逻辑是 " 坏消息比好消息传得快。"

有本书叫《熄灯》,讲述 GE 通用电气的成长史和后来面临的困难。GE 的经历给了比尔 · 盖茨很大冲击。比尔 · 盖茨总结说,所以我在成立公司之初就力保什么呢?公司里坏消息比好消息传得快。

举个例子,每年微软进行业绩评估时,有些部门做得非常好,就汇报自己赢得多少市场、客户……

比尔 · 盖茨说,你的成绩确实不错,升职奖金都会有,但我也要给你反馈。由于你没有讲自己犯的错误,没有阐释你学到的教训,我很可能得出两个结论:

第一,Cherry Picking,你只挑那些甜活儿,稳赢的活儿。那我觉着好像你的成功,并不是我公司所希望那种开创性的成功。

第二,你可能什么都没做,没做事就不会犯错误。

他就是尝试用这种逻辑鼓励员工,敢于分享他们的教训,让别人可以学习。同时也想塑造一种氛围,我们这公司不怕犯错误。

注意一点,犯错误不怕,但如果不能够被学习,这个错误就白犯了。贝索斯也说过类似的话。他说,我的公司要敢于犯高质量的错误,可被学习的错误。

勇于突破、探索,又要懂得如何迅速改进,这就是韧性(Resilience)的能力,也是学习的能力。

一切的变化,最终是思维的变化

比尔 · 盖茨和萨提亚强烈推荐一本书叫《终身成长》,让高管们必读。这本书的作者不是畅销书作家,而是一位学者、心理学家。书的内容包括怎么做父母,怎么做生意,怎么读书,怎么处理亲密关系,常看常新。我们处理的这些问题不是技术问题,而是人的问题,要用成长型思维来解决这些问题。

萨提亚说过," 我们在微软建立的是一个具有活力的学习文化,它的基础是‘成长型思维’,它促使我们不断从我们自身和从客户那里学习进步。"

成长型思维不是一句鸡汤。成长型思维的目的,第一步不是成长,而是更好地生存。

所以第一步就不能怕犯错误,不能怕别人的批评,不能怕说我不知道。不用逞个人英雄主义,也不要保守、害怕。只要我们敢犯高质量的错误,也就是可以被学习的错误,就没关系。

要从 " 吾知 " 改成 " 吾学 "。从一个固化的,我一定要怎么样,我不能怎么样的思维,变成我可以犯错误,但我成长,我学习。

【混沌探索营 · 尝鲜版】全新上线!今晚 8 点混沌 APP 首页开抢!

现在入学,1 月 1 日前均有机会 " 免费 " 体验美好作品探索营尝鲜版,即:不消耗 1 年 2 次的名额(尝鲜版名额有限拼手速,先到先得)。

错过今晚怎么办?

1 月 1 日前,每周五晚 8 点混沌 APP 即可报名,下周五开营。请大家关注混沌 APP,每周五晚 8 点首页会有报名入口!

扫描海报,立即加入!

标签: 这个世界 人工智能 盲人摸象

上一篇:
下一篇: